武術是以肢體與冷兵器互相格鬥的技術,前者之內容為鍛鍊身體各部位以攻擊對手,種類分為踢打拿摔四大類;後者之內容,族繁不及備載。火器廣泛運用前,兵器為以刀槍棍劍鞭鏢鎚矛鈀等冷兵器為主,另有不常見之奇兵(特殊的奇異兵器);現代武器(火炮、電子形式)廣泛運用後,冷兵器逐漸被淘汰,間接導致以冷兵器與肉體為武器的攻擊技術在戰場上式微,而主要用於警察、公安、保全業與軍中特種部隊。
「武術」這詞語,在歷史上的第一個記載是負面的。南朝宋的太子舍人,顏延之(384~456)做了首四言詩《皇太子釋奠會作》:「偃閉武術,闡揚文令。庶士傾風,萬流仰鏡。」 意思是「廢止武術,促進文學。使百姓佩服,大家仰慕好榜樣。」但是此句中的「武術」應該是指「軍事」。此詞後來還有在明朝用。李漁的《閒情偶寄·種植部》:「自幼好武術。」也稱功夫。
此資料是由此網址提供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6%AD%A6%E8%A1%93
而中國武術又稱什麼呢?
中國武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。兩廣人稱為功夫,民國初期簡稱為國術(後為中央國術館正式採用之名稱);被視為中國文化之精粹,故又稱國粹。由於歷史發展和地域分佈關係,衍生出不同流派。中國武術主要內容包括搏擊技巧、格鬥手法、攻防策略和武器使用等技術。當中又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個範疇。從實踐中帶來了有關體育、健身、和中國武術獨有之氣功、及養生等重要功能。理論中帶來了不少前人之經驗和拳譜記錄。因此,它體現中華民族對攻防技擊及策略上的理解。加上經驗上積累,以自立、自強、健體養生為目標的自我運作,練習套路時顯示出身體動作之優美姿態。中國武術往往帶有思想冶鍊的文化特徵及人文哲學的特色、意義,對現今中國的大眾文化有着深遠影響。
此資料是由此網址提供:http://zh.wikipedia.org/zh-hk/%E4%B8%AD%E5%9C%8B%E6%AD%A6%E8%A1%93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